发布者:|TIME : 2017-10-16
摘要: 凯基证券郭明祺指出,由于iPhoneX采用了TrueDepth相机和FaceID之后,使得Android阵营的手机厂商开始将注意力,由屏幕下指纹辨识转向 3D 感测技术,尤其是 Face ID上。
成为新的技术潮流,Face ID的赛道上或迎来更多的Android厂商
不久前,凯基证券郭明祺指出,由于iPhoneX采用了TrueDepth相机和FaceID之后,使得Android阵营的手机厂商开始将注意力,由屏幕下指纹辨识转向 3D 感测技术,尤其是 Face ID上。
郭明錤在这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从PhoneX采用了TrueDepth相机和FaceID以来,Android 阵营的手机厂商对可能的3D感测解决方案的查询至少增长了2倍以上。
早在2010年,苹果发布iPhone4之后,苹果就收购了瑞典的具备独有的人脸识别技术的Polar Rose公司,那时候,可能没有人会想到,苹果知道今天才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手机上,苹果收购PrimeSense后在不断推进3D传感器的小型化,并不断加大投入和专利布局。从今年iPhoneX搭载face ID技术来看,苹果在这项技术上已经跟进布局了多年。
用face ID取代指纹识别,面容ID将会取代过去的Touch ID成为iPhone X上唯一的安全加密手段,是苹果用一项新技术对自己的颠覆。iPhone X 在屏幕顶部的缺口处装进了八个组件,当中就有专门用来给face ID 提供技术支持的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Flood illuminator)、点阵投影器。
成为新的技术潮流,Face ID的赛道上或迎来更多的Android厂商
我们知道,把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做到能够充当身份验证,苹果运用的是3D结构光技术,通过前置的 Infrared Camera 和 Dot Project组件,iPhoneX能够快速扫描人的面部并在人脸表面形成3万个看不见的IR Dot,类似于3D建模。
识别精准度更高。从目前来看,苹果采用Face ID来取代指纹识别应该有了足够的技术底气,否则苹果应该不会这么干。
Face ID的应用场景更多是延伸到线下传统行业:苹果或想寻求B端市场增长空间
本质上讲,人脸识别和指纹、掌纹、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一样,都具有唯一性的属性。但人脸识别的场景更为广泛,尤其在线下涉及到身份识别的场景非常多,但技术难度也大的多。
尽管三星S8、小米Note 3这些手机也都有人脸解锁功能,但不同的是,iPhoneX的人脸识别是3D的,因为有3D结构光双摄的支持,每一帧数据都能重建出完整的3D模型,3D重建后的人脸,相对2D人脸的信息丰富程度大大提升,面部的所有细节的捕捉非常精准,结构光方案因为自带光源,所以天黑的时候也能用,识别显然会更准确。
苹果提到的一点是,面容ID数据(包括您面部的各种数学表示形式)会通过Secure Enclave进行加密并得到保护。这些数据会在您使用面容ID的过程中(包括认证成功时)不断得到优化和更新,以改进您的体验。如果面容ID检测到了相近的匹配项,但客户随后又通过输入密码解锁了设备,它也会更新这些数据。
当前厂商对于身份识别技术有两种思路,一种就是人脸识别,一种是屏下指纹识别,之所以Android手机厂商应该跟进Face ID这项技术,在于它所用到的3D感测技术兼容LCD液晶屏幕,而屏幕下指纹辨识系统基本上只适用于OLED屏幕。
而当前OLED屏幕又是三星一家独大,厂商在供应链产能端依然要被卡脖子,而快速推进研发采用Face ID这项技术可以突破屏幕的局限。
而苹果为何要用face ID取代而不是补充指纹识别或许没那么简单,早前许多分析认为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不成熟,苹果不得已采用Face ID,而face ID只是过渡方案,但事实上,Face ID的应用场景并非仅仅是解锁手机而已。
其一,Face ID的应用场景可以延伸到线下零售、餐饮、商超的刷脸支付与需要个人身份验证的线下解锁支付场景之中。如果可以用人脸识别来监控消费者,对于零售商而言,那显然是求之不得,而苹果可以使用FaceID来追踪其线下零售商店的用户消费行为习惯与模式。
其二,现在机场出入境、考勤、金融安全都已经使用脸部辨识来建立资料,针对人脸建模数据量非常大,应用场景广泛。
其三,包括银行、安保、交通等冷门领域均有应用扩展的想象空间,苹果可以将自身的技术与影响力渗透到这些领域。苹果的Face ID技术意味着这家公司拥有一个能掌握全球海量用户资料的面部识别系统,并且拥有在全世界扫描和识别人脸最多的硬件设备。
从以上各种场景来看,我们发现Face ID技术的想象空间更多是向与苹果线上生态距离较远的传统行业渗透并提供基础技术支持,这透露出来的战略动向是,苹果或许想向传统线下各行业寻求B端市场的新的增长空间。
3D建模的门槛被拉低了:AR、VR与线上线下新零售行业的技术红利
而另一方面,face ID技术结合VR、AR功能,可能会带来新的玩法。这次苹果的3D视觉系统在AR应用,3D表情动画等等多方面体验均有关联。而苹果AI芯片的植入也是为了提高3D视觉系统的智能化。
另一方面,AR、VR本身需要基于建模技术,描述交互式的3D对象和场景,通过各种传感器与大可视范围、高分辨率的屏幕和特殊透镜以及立体声音频,让人物或者动物的各种行动与3D模型间产生交互。
比如苹果此前展示了有趣的Animoji应用(3D动态表情包),这种基于AR开发的互动玩法还有很多,包括AR定制互动产品、AR定制游戏等。
在AR游戏中,可以将手机采集到的玩家脸部数据与游戏角色身体结合起来玩,让消费者与各种游戏IP零距离接触,刺激消费并提升用户时长与消费。因此,face ID的3D建模技术应用到AR、VR领域是一个顺势而为的过程。
在过去,3D建模本身是一个很高门槛的技术活儿,但在这里,face ID技术或许意味着一拍照就可以对照片中的物体进行3D建模,再辅之以适当的曲线连接,建出真人、动物、建筑等三维图形,即3D建模的门槛已经极度拉低了。
有业内人士谈到,原来3D设计师辛苦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制作出来的人脸3D模型,现在你只需要用iPhone X对着自己不到一秒钟,你的模型已经自动生成了。在VR领域,现在内容奇缺。但苹果告诉你:缺什么,自己拿着iPhone X,对准,拍照保存就好了。
成为新的技术潮流,Face ID的赛道上或迎来更多的Android厂商
说到底,face ID不仅仅是一个识别工具,而是苹果给人们打开VR、AR世界的一扇门。
在AR领域,其背后相关产业链,从底层平台和技术、硬件、内容,以及行业应用构成已在逐步发展,手机端 AR 应用开发的过程已经模式化,开发者无需考虑底层实现,许多类似Pokemon Go的AR游戏已经开发出来,face ID技术则对于AR/VR应用有着良好支持,会带动大批开发者进军AR/XR游戏、应用领域,苹果可以因此而打造一个AR/VR应用和游戏、内容平台。
而基于人体面部的三维数据的用途可以应用到虚拟试衣、医疗整容等场景中,而阿里早前在VR/AR购物领域已经有在尝试,如果通过Face ID技术可以实现在线虚拟试衣,对于提升用户购买体验与留存度均有着一定好处,对各种电商巨头而言,也是巨大的技术红利。
显然,这也是一个趋势,今年手机淘宝就上线了AR Buy+功能。当3D建模、AR技术越来越多线上线下的新零售布局提供技术支撑时,这意味着背后有着一定的商业空间与红利。
留给Android厂商的时间不太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移动支付领域,苹果Face ID刷脸支付是对当前指纹支付玩法的一种颠覆,而它或许是破除当前移动支付市场同质化竞争之路的有效方式,Face ID或可以提升当前Apple Pay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
当然Face ID也有着可怕的负面影响,就是隐私安全,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解锁手机的可能性将会增大,因为只需将手机举到目标对象的脸上即可。这给苹果带来的,将是与政府监管机构的不断博弈,以及它需要寻求一种更加透明的方式来建立维护好用户信任值。
Face ID它可能是撬动诸多产业的关键技术之一,而Android厂商对此应该有危机感,因为不出意外的话,Face ID可能在未来几年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功能之一,提前布局Face ID技术,可以确保自身在移动支付领域、未来线上线下诸多场景之争中不落后于人。
早前有分析师指出,由于3D感应系统由结构化光系统,飞行时间系统和前置摄像头组成,结构过于复杂,良品率很低不足10%,首批100万部iPhoneX的生产要推迟到12月份才能完成。总的来说,留给Android厂商的时间不太多了。
如果Android厂商在线上线下基于3D人脸识别与支付场景之战中落后了,这一波的技术红利将可能就被苹果吃下了。对于苹果今年拿出的Face ID技术,短期不可高估,而长期不可低估。
苹果正在教会其他厂商,技术的布局应该有生态战略思维,它本质上为自身引导一种产品发展潮流继而收割行业红利的武器,因此,Android厂商当前应该尽快转移到face ID的赛道上来,避免因错失时间窗口而白白错失了该领域的市场红利与未来新一轮场景之争的先发优势。
(厦门网站建设文章来自百度新闻)
联系地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23号之二204|A3~A5
电话:0592-5786385
传真:0592-5786385
QQ:41314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