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大寻网络|TIME : 2016-08-07
厦门网站建设:就像诸多电视剧一样,家族或者王朝的兴盛是以婚姻作为手段,滴滴出行(下称滴滴)的网约车帝国也是以“婚姻”促成的。
8月1日下午,在经历了此前十个小时里几轮传言和辟谣后,滴滴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并证实收购优步中国品牌的消息。根据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在微博发布的消息,滴滴将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并在中国运营。滴滴将向优步投资10亿美元,而Uber将取得新公司20%的股权,合并之后的新公司估值将高达350亿美元。“感觉被戏弄了。”连番的否认,最后却突然剧情反转让诸多媒体无力吐槽——就在宣布合作的前五个小时,滴滴公关部甚至都还在公开否认合作传闻。而国家反垄断局并未收到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的申请,他们得到的消息依然是滴滴回复将不会与Uber中国合并,闻知两者宣布合作一脸惊愕。但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作是必然的。最主要的动因是,仅仅2015年,两家公司合起来亏损额度已经接近300亿元,这相当于烧掉了两三家中大型上市公司。
投资者的担忧已经无法控制,而这互为竞争对手的二者手里都握着对方想要的东西。“这次是Uber主动提议找滴滴合谈,而Uber和Lyft合并的可能性也让滴滴高管们打通了想要(与Uber)寻求合作的想法。”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朱啸虎透露了双方谈判的更多细节。金沙江创投是滴滴的投资方之一,而朱啸虎则在此次双方合作的过程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从之前的要40%以上(股权)降到现在的20%,与此同时相关的条件也松动了很多,双方对于控制权、董事会、人员安排等问题的商讨都符合彼此预期,因此谈判过程非常快。”朱啸虎表示。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双方高层此轮谈判的最初时间点为6月中旬,当时程维和滴滴出行总裁柳青纷纷飞往美国Uber总部与其高层会面并开启收购谈判,但谈判并不太顺利。
“Uber在中国的业务的确需要一个突破,两家公司的发展或者行业的发展并不以这次合并为终结,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更多的企业希望他们成为一个新的资源入口,以及未来跟车结合的一个环境,两家合并对很多利益相关方、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等都会有非常大的触动。”罗兰贝格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张君毅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分析。
如同两个孩子,滴滴出行和Uber被投资人推动坐到一起,认真的“相亲”,最后如长辈所愿在一起了。但更多的问题冒出来了——有人认为这次合作是一场双赢,有人认为这是Uber在华的偃旗息鼓,更有人认为这次合并是滴滴以牺牲或暂缓海外布局为代价的一次妥协。行业内其他出行公司忙着挖人、忙着应对;消费者则担心于价格是否会调整……
如今,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合并之后,新成立的滴滴出行再吞下uber中国,一个出行帝国雏形已经成,这个占据着网约车出行市场近90%份额的庞然大物是否会招来监管方面不同意见?因为就在双方宣布喜讯之时,商务部却表示未曾收到双方合并的备案。一切都好像仍是变数。
打出来的和平
就像所有分开都是日积月累矛盾的体现,所有的在一起也是源于酝酿已久。从谈判到肉搏再到坐下来,滴滴与Uber花了三年时间。两者最早的接触,是在滴滴去美国寻找融资投资人。当时,滴滴刚成立两年,与已经声名鹊起的Uber相比而言,无论是体量、资金还是团队,滴滴都难以望其项背。
“当时想看看Uber有没有兴趣投5%,但Uber提出的占股比例是30%到40%。”程维后来回忆道。但在野心勃勃的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拉尼克看来,没有必要与一家中国公司合作,他的计划是单独进入中国市场。2014年3月,Uber进入中国市场。而彼时,滴滴正投入数亿美元与竞争对手快的打车进行补贴拉锯战来争夺国内打车市场的主导权。
但几番激烈的竞争,让任何一方都觉得压力山大。Uber动摇了最初的想法。2014年7月,彼时已经估值超过400亿美金的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拉尼克主动找上门,再次对程维提出“接受Uber占股40%的投资”的要求,还扔上一句“不然只能被U-ber打败”的威胁。对此,程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直接迎战。
“当时Uber的想法是希望拿到足够高比例股权,然后放弃中国市场。但是滴滴已经看到希望,没有理由接受这样的提案,谈判只能流产。”接近程维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接下来,厮杀更为惨烈,双方都投入巨大的资源希望干倒对方。
2014年下半年,Uber在中国市场加强攻势;2015年推出人民优步后,Uber中国订单量呈几何级别上涨。在此期间,仅仅2015年上半年,Uber中国就烧掉了近15亿美金。Uber中国的猛烈攻击直接促进了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这两个宿敌的合并,滴滴出行由此诞生。
尽管双方激战正酣,但合作的传闻也一直不断。只是,双方管理层每次均斩钉截铁的否认。但鲜为人知的是,双方隐形的沟通并未停止。比如朱啸虎和Uber全球沟通非常频繁并经常探访Uber位于美国的总部。最后在专车领域滴滴市场份额达到85%左右,而Uber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0%出头的时候,双方再一次坐下来,选择谈判。“这个合同(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作)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优步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在中国烧掉二十多亿美金,终于接受20%的对价。”朱啸虎透露。经济观察报记者从Uber中国相关人士获悉,由于时间有限,此次合作双方是通过远程会议的形式进行的,参与直接谈判的人员包括Uber方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和其他两位Uber全球高管,滴滴方面则由程维、滴滴总裁柳青、滴滴战略副总裁朱景士出面。
除了公开合作内容外,双方还就新公司控制权、董事会人员安排等问题达成了一致。“现在股权、投票权和控制权本质上是一个问题,现在的结果都是掌握在滴滴这一边的。”上述接近程维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经历三年漫长而昂贵的对决之后,滴滴与Uber中国签下了和平协议,结为姻亲。
合并后的新困局
结盟之后,新的问题开始涌现。此次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的方案是,Uber将会保持Uber中国品牌和运营的独立性,客户端暂时保留,U-ber中国团队将并入滴滴。但是对于滴滴与Uber中国此次整合,业内认为其合作后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将远远大于与快的的合并,尤其是整个运营系统、技术平台、支付体系乃至未来拓展的市场范畴和纬度,双方都会面临很多障碍。
在滴滴、Uber中国宣布合并的当晚,Uber中国召开了全体员工会议并公布了“合并完成现金奖励”方案来安抚近600名员工。该方案显示,Uber中国的员工在合并后,可获得6个月基本月薪+6个月可归属的股票价值的合并完成现金奖励。但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已经有U-ber中国员工表示不接受转为滴滴员工的安排。“找不到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合并后的裁员也难以避免,所以不能接受。”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Uber中国员工表示。正如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滴滴与快的合并一样,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后,出现的人员设置重复已经注定了裁员难以避免。“不仅仅是团队问题,这两家公司组织架构都是不一样的。”张君毅对经济观察报记者分析指出。比如优步的城市负责人、区域总监直接对优步中国前三的管理者汇报,但滴滴的架构中城市负责人的地位并不高,无论是收入、结构还是文化,两家公司融合起来存在很大难度。在整合后,滴滴和Uber新公司的组织架构、商业模式以及团队融合无不在考验着程维及其管理团队。
对此,滴滴出行资深副总裁陶然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回应道:“双方会继续并存,同时会独立运行。所谓独立运营的方式就是按照原先的方式先不变。目前的合作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后续的进展会在合适的时间公布。”但事实上,神州租车和易到租车已经预感到两者整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量裁员,神州租车CEO陆正耀和易到租车创始人周航在朋友圈均已经伸出橄榄枝,准备挖角。
当然,更重要的问题是在监管层面。作为中国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两个互联网约车平台,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是否涉嫌行业垄断仍然给合作能否顺利进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8月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回应有关滴滴优步交易的消息时表示:“商务部目前尚未收到有关滴滴和优步中国相关交易的经营者集中申报,而未申报者不得实施兼并。”
对此,滴滴方面回应称,滴滴和优步中国均未实现盈利,且优步中国在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没有达到相关规定,因此不符合经营者集中的申报。“我们正在积极和相关部委沟通。”滴滴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商务部最终会做出怎样的裁决,尚难以预料。
“滴滴与Uber中国两者的市场份额以及在相关市场的表现是否对其他竞争对手形成了排他性影响,最终有待商务部进一步审核。如果以上问题都不存在的话,那么双方并购就能够无条件地被允许。”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滴滴的新变化
就算是监管层面放行,滴滴未来的网约车帝国也存在诸多风险。目前,网约车的竞争格局仍然非常复杂,国内有易到、神州专车等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在滴滴宣布与Uber中国合作的第一时间,易到不仅公开发表声明称“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绝不意味着出行领域的竞争已经结束”,易到创始人兼CEO周航更公开发声高调宣布挖角原U-ber中国团队。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易到宣布将进行新一轮的融资,伺机实现通过大肆的补贴来逆转市场。更为关键的是,来自投资人对于资金释放和盈利压力的传导层层递进,滴滴再次面临着抉择。在2015年,两者的亏损总额接近300亿元。这种亏损有多吓人?简单的举个例子。以汽车行业来说,东风汽车(7.950, 0.00, 0.00%)(SH.600006)和福田汽车(2.760, 0.01, 0.36%)(SH.600166)的市值分别为153亿元、180亿元,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一年相当于烧掉了两个如此规模的企业。
那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后是否会调整在出行领域对于司机的“奖励”和消费者的“补贴”,市场对于此行为能否接受,市场份额是否会因此发生改变,一切都是未知。对此,滴滴在宣布收购后表示,暂时不会停止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为此滴滴不得不开始布局多元化业务,在盈利方式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滴滴收购Uber中国之后,在市场份额和流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未来滴滴还将利用这些优势延伸出哪些全新的业态和盈利模式,比如联手旅游、酒店、餐厅、电商等行业开展多业态融合的模式。对此,陶然表示,延伸一直都在进行中,滴滴今年还将推出2-3个新产品,主要集中在出行领域。“两家合并以后带来的溢出联动效益才值钱,颠覆性的模式和创意想法是比较重要的东西。一方面网约车合法后,会有一些司机资源和牌照资源,围绕这一系列金融方案;其次是对于前瞻性的应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的研究。”张君毅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此前,滴滴曾推出线上卖车业务,而Uber全球在无人驾驶也有相关布局,二者合并后会推出什么新玩法也备受期待。
实际上,滴滴还有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将车和生活场景及相关应用联合在一起。“滴滴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大数据驱动公司,构建一张全球出行的网络,成为一个移动出行的综合入口”,相关人士告诉记者,“Uber全球在国外也在一些金融产品,Uber社交在这方面是很成功的,滴滴有了Uber中国以后,在这些方面有望进行颠覆。而且滴滴和Uber中国有企业客户的存在,企业客户有定制化服务的需求,这些都是机会。”
当然,在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之后,还有诸多疑问——滴滴和Uber全球是否形成协议,滴滴放弃进入全球以换取在中国独大?滴滴是否还会继续以价格战来清理市场,目前来看似乎可能性不太大;然而,不烧钱之后,滴滴的未来在哪里?(厦门网站建设文章来自百度新闻)
联系地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23号之二204|A3~A5
电话:0592-5786385
传真:0592-5786385
QQ:413141903